紫金众创小镇:创新与地缘的结合
  发布时间:2021-06-04 08:37   

导读:

地理学是一个外延极广的学科,以文化地理学的视角来解读高校地缘与城市创新,无疑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如果说浙江大学是杭州水土滋养的文脉原点,影响着城市百十年间的人文风尚;那么紫金众创小镇就是西溪山水润泽的创新高地,定义着新时期城市在智慧经济、创新产业方面的无限可能。浙大网新集团等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已率先成为小镇“原住民”,凭借自身高科技服务资源及能力,打造创新创业基地,共探人工智能2.0。

此文描绘了浙江大学优势地缘以及浙江大学主导下逐渐壮大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浙大视野”专栏,特此全文刊发。

南宋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为:思想活跃,胸襟开明,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为人如此,治学创业亦如此。

朱文公的这首名句流传至今浓缩成了四个字:源头活水。这一源头,是百年文脉传承的积淀和融合;是产学研相结合迸发出的创新和火种;同样也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城市坐标和集群,这些集群,正在杭州这座以山水文化享誉世界历史名城,标注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醒目标签。

和合相生:高校地缘与创新高地

“钱塘自古繁华”,天目山、留下山脉延绵环抱的杭州,山遮水聚,风气和煦。

“泉溪江山池港”,浙江大学的六个校区,皆以山水为名,巧妙融入地缘因素,与城市发展同气连枝。百十年岁月变迁,浙江大学记载了城市文脉的生生不息;创新创业风潮起,浙大同样引领着崭新蓝图的发展。

展开世界历史的画卷,高校的地缘特质,往往与创新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斯坦福大学毗邻硅谷;麻省理工与波士顿128公路相依相存。一所世界一流大学往往带动一个创新发展中心,催生出若干创新创业生态社区。

经济学家吴敬琏曾说:“杭州是中国最有可能成为硅谷的城市。”确实,在杭州城西,也有一对这样的世界级搭配:紫金众创小镇与浙大紫金港校区。一镇一校,浑然相成,正逐步搭建起融合国际技术与人才引进、校企协同创新、产业技术公共研发、项目孵化与转化、创新创业培训等平台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社区。

四位一体:创新孵化平台+生态和谐家园

在构想中,紫金众创小镇将成为国际合作与技术转化的大平台、中小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及师生联合创业的梦工厂。

铺开蓝图,紫金小镇核心区将打造众创服务平台、创业学院、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等三大核心支撑,整合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逐步完善课程、培训、大赛、实践、孵化、融资等相互衔接的创业体系,全面支持师生创业、中小企业研发、国内外人才引进与技术合作,从创新研发、技术转化、创业育成实现高新技术,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空间设计上,小镇不仅为创业者提供孵化场所,更是着力打造“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四位一体的生态社群,以领先的建筑技术标准和环保技术打造智能型办公环境;通过绿色网络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性小镇。

在生活带方面,小镇设计了滨水展示中心,配置餐饮、零售商业、休闲娱乐等复合业态。俯仰观景,服务便利,“小镇居民”将获得悠闲舒适的空间体验。

登高而招:以“走廊”为名,为创业高地背书

在中国地理的范畴中,“走廊”一词往往与富饶文明的积淀和传播绕不开。一条走廊,所能实现的不仅是空间上的资源互通,更能走过漫长的时间积淀,成为一段浩瀚恢弘时期的见证。

追溯历史,天山走廊、河西走廊等曾是中原腹地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是丝绸古道衔接欧亚大陆的关键地段,更是华夏文明与印欧文明相融通的重要纽带。因此,以“走廊”一词为“科创”事业命名,其视野和愿景可见一斑。

2015年开始,杭州以“一号工程”来为信息经济、智慧应用背书, “城西科创大走廊”,因此具备了得天独厚的底蕴和基础,这无疑是一条亮眼的区域划线:以文一西路为主轴,东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至浙江农林大学,全长约33公里。在这片总面积224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分布着以浙江大学领衔的8所高校、50多个重点院所以及30多个重点研发平台,呈现“一带、三城、多镇”的空间格局。

地理上,这是一条区域狭长、贯通东西的通道;内涵上,这是一条将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众创空间等连点成线的产学研纽带。

琴瑟和鸣:“求是创新”的历史基因@创新创业的时代旋律

见微毫而知著,观一叶而知秋。浙江,资源小省,人口仅占全国的三十分之一,GDP却位列全国第四。在这样一个历史积淀丰厚、经济活力充沛的省份,创新创业是不会缺席的主题。今天,百年浙大在科研创新领域枝繁叶茂,“浙大系”已然成为浙江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当前,浙大逐步构建起了“顶天立地”的科研创新体系,知识创新、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依存融通;前沿科技研发平台、区域创新服务平台协同呼应,体现出了“名校与地方共建”的显著优势。通过构建协同互动体系、整合内外资源、开启国际视野等举措,浙大已形成“创业培训——创业竞赛——创业交流——创业孵化”全过程的教育机制,实现了“个人兴趣导向、学校积极扶持、社会共同参与”的“全链型”创新创业模式。

怀抱培养“时代高才”的目标,浙大通过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文化熏陶、孵化平台搭建和支持制度保障,为杭州这片热土点燃了创新的火种,浙江大学被公认为全国创业率最高的大学,毕业生创业率超过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大学拥有在校创业团队180个,其中有近40个创业团队申请注册了公司;两年来,学生创业团体获得社会资金支持累计达2.2亿元。“浙大系”已然成为浙江创新创业的主力军。“蒲公英”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共有1200余支团队参加,其中涌现出了“快的打车”、个推、米趣科技、友谦网络科技等资产规模过亿的优秀创业团队。此外,盘石联盟、蘑菇街、小美生活等著名的互联网企业都由浙大校友创办。

这片土地,留得住青山绿水,也记得住悠悠乡愁,担得起创新激情,也走得出大道行思。紫金春潮,之江听涛,气质鲜明、多元开放的创新创业文化正在这所怀抱“求是”基因的百年学府萌发、远播。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放眼城西,以紫金众创小镇为龙头和“创新发动机”的科创大走廊,正发挥地缘优势,吸引着诸多创新创业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萌发;一大批高校智库相继布局。

浙江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创新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浙江大学科技创业有限公司、浙大网新集团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聚合产业创新要求,具有国际视野和影响力的企业,更视这片平坦的沃土为视野杨帆启程的瀚海,并率先成为紫金众创小镇的“原住民”,发挥紫金众创小镇的产业集聚、资源集成、综合服务优势,吸引相应的创新项目、人才和创业公司,共同在紫金众创小镇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和创新孵化基地落户。把紫金众创小镇核心启动区打造成创新创业基地。

地理不仅是一个空间上的区域范畴,更有着两个维度:时间上的传承范畴、文化上的积淀范畴。毗邻古老的西溪湿地,紫金港这片土地正在被赋予风景区之外新的含义:自然风光与人文涵养相结合,创新创业的火种孕育其中。蓝图绘就,目标确立,一个瞄准信息经济的“中国新硅谷”,正在这里加速崛起。

返回